首頁 / 故事牆 - 發現鄉鎮小店魅力 / 甜點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卻是心靈溫暖的必須

Story

甜點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卻是心靈溫暖的必須

2023/08/23

北部 / 社會福利
採訪、撰文/黎詩彥
攝影/吳佳瑾



 

「長途跋涉至偏鄉小校,為孩子上一堂甜點食物課,未必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,但若不去的話,他們就連體驗的機會都沒有。」
 

7年級的李奇芳生長在南投水里鄉,鄉下單純飽滿的人情味,滋養她的樂觀天性和自信。李奇芳從來不覺得鄉下地方資源有任何缺乏,直到國中時,李奇芳跟著母親搬到台中,才發現天外有天,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城鄉差距。

在屏科大取得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後,她決定一圓心中的夢想——上台北去闖一闖!白天,她從事鮮食研發;晚上,她把從小到大對美食的記憶,寫成一篇篇文情並茂的故事,收錄在粉專裡,命名為「深夜黑白切」。


北漂闖入「甜點大觀園」,原來這麼貴的甜點也有人會買!

李奇芳發現,只要她寫關於甜點的故事,按讚數總是特別高,還有人留言問她:「你文中的甜點,你有沒有在賣?」李奇芳發現甜點是很容易讓人找到共感的東西,而台北琳瑯滿目的甜點,也引發了她的好奇心。

「第一次在台北的咖啡廳看到法式檸檬塔,小小一顆相當於一個便當的價錢,我想誰會花錢去買這麼貴的甜點?」

從15歲就在鑽研食品領域的她,彷彿發現了一塊未知的新大陸。當時,室友送了她一台小烤箱,鼓勵她試著動手做,吃不完的,她便上網販售,漸漸累積一幫主顧客,還有銀行員向她訂了團購大單。

「第一次收到團購的金額8千塊,讓我覺得,賣甜點好像真的可以養活自己!」




去到偏鄉,才知道台灣還有孩子沒看過鮮奶油蛋糕

在主顧客口耳相傳下,李奇芳的甜點訂單越接越多,然而,每到暑假,生意都會變得冷清。於是她想,「多出來的時間,我可以幹嘛?」因為深感自己在成長過程中,受到很多人的照顧,所以她也想為偏鄉孩子做些什麼,把她從這片土地得到的養分傳下去。李奇芳透過偏鄉教育資源募集平台,第一年就有12間偏鄉小校邀請她去為學生上一堂「食物課」。

「親身去到那裡,才會知道有孩子沒看過鮮奶油蛋糕和咖啡,連我們上課使用的牛奶剩下一滴,孩子也會說,可不可以留給我?」

在製作甜點的過程,李奇芳看見學生眼中的光芒,回家後還會把上課學到的東西鉅細靡遺的講給父母聽。甚至還有學生販售自製甜點,籌措畢旅經費,讓李奇芳每次接到學校的邀請,總是全力以赴。

為了在當地紮根食物教育,李奇芳召集同學好友,合力把半天的食物課延長至五日營隊,從各國飲食文化、食物設計、烘焙原理、食品安全一一講解,建立孩子的「食物觀」,並舉辦小型成果發表會,讓孩子感受到「原來我也可以做出這麼精緻的甜點」!




透過甜點,讓偏鄉孩童認識世界,也讓大眾認識部落食材

「甜點是媒介,我一開始想讓偏鄉孩子透過甜點認識世界,但後來發現,透過甜點也能讓大眾了解偏鄉。」

每到一個鄉村或部落,李奇芳就會探索當地物產、部落飲食文化,她把在地食材和西洋點心異國混搭,像是用排灣族的酸肉做成鹹派和披薩、把梨山出產的蜜蘋果做成法式水果塔,讓台味農產化身高級甜點。並且把各式甜點的研發過程記錄下來,整理成冊,命名為「甜野調查集冊所」。

「我把它定位為教育刊物,希望能留給下一代,拉近城鄉差距,也把部落的飲食文化保留下來。」




食物承載人與土地的情感,每一口都吃得到炙熱的真心

花這麼多時間到偏鄉服務、又無法換取經濟報酬,值得嗎?李奇芳說,食物承載著人與土地的情感,每次去到一個地方,都會帶回很多情感,是這些情感支撐她繼續走下去。

「我的初衷,就是想要謝謝撫養我長大的這片土地和人,我不想搞得太商業化,只想帶著這間小店、和夥伴們一起快樂地成長。」



「深夜黑白切」手工甜點工作室平日只做外燴、預定客製禮盒,六日才開放內用。販售的甜點以在地特色農產為主,如:現烤經典水果塔、季節水果千層蛋糕、枇杷阿撒姆生起司、剝皮辣椒雞肉鹹派……等,菜單會隨著當令食材變化。

李奇芳希望能透過天然無添加的家常點心,傳達豐富且炙熱燙口的真心,「讓每個消費友善地對待自己與他人,成為彼此心上最柔軟的那一塊。」
 


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lackwhitecut/?locale=zh_TW
地址:新北市中和區國光街112巷23弄12號
營業時間:週六、週日14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