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/ 故事牆 - 發現鄉鎮小店魅力 / 社區鄰里間的互助力量--居家照護

Story

社區鄰里間的互助力量--居家照護

2023/08/16

中部 / 社會福利
採訪、撰文/陳淑分
攝影/kris kang





大限將至,與阿公相伴一生的阿嬤,一邊為他擦著最後一次澡,一邊喃喃地說著。居服員在旁靜靜地協助,成為終程的見證。

品安居家護理所所長陳俐雅憶及這位離世的長輩,說起居服員後來與她陳述的過程,悲傷中仍帶一絲溫暖的氣氛。那天當她趕到現場,彌留的長輩見到她,嘴角勾起和緩的微笑。「我就握著他的手,說:我知道你不想打針,但你現在很不舒服,我請醫生幫你打一針,比較舒服點,好嗎?」

長輩輕輕回捏她的手,像是應允。「我就馬上出去聯絡醫師。但在我打電話給醫師的那一刻,他就離開了。」

這樣的場景在陳俐雅的職涯中並不陌生。十年醫院歷程,又轉任住宿型護理之家十年,等於在體制內看了二十年的死別。雖不至於麻木,但陳俐雅原本也覺得,工作、生活,日復一日,應該就是這樣了吧。





照護是行業,不是產業

2018年,陳俐雅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,撞斷了腿;隔一個月,她的丈夫發生嚴重工傷,整個家庭從經濟到未來都陷入嚴重困境。「他那時整個肺都是白的,所有人都說他應該就是等著被抬出醫院了。」彼時陳俐雅所屬的教會弟兄姊妹們帶領著她,為她先生禱告。「第三天,我從聖經得到力量與信心,相信我躺在加護病房的先生會醒來。結果他真的醒了。」在場所有人聽陳俐雅分享這段「神蹟」,無不聽得一愣一愣。然她先生真的就此不藥而癒,據說後來還能參加馬拉松比賽。

教會協助陳俐雅走出艱困,神蹟讓她感受到神對她的愛。於是當教會說起,教會中長輩愈來愈多,是否有人能夠擔負照護職責時,陳俐雅思前想後,決定帶著過往體制中累積的護理經驗,轉往居家照護領域。
品安成立於2020年4月,迄今方三年餘,還是創業路上的新生兒。資金、人力,都是陳俐雅遇過的考驗。「接不到案會餓死,接太多案會累死。」笑聲爽朗的她坦言著這些壓力,「以我們這樣的獨立型居家護理所,面對個案幾乎是二十四小時待命。個案有狀況,不去就沒有收入,去了就沒有家庭。該怎麼辦?」




獨立型居護所的衛星合作模式

也是機緣,透過與宏美德生診所、專做在宅醫療的陳蕙雅醫師的合作,陳俐雅認識了幾家也是剛創業不久的獨立居護所,大家一樣沒有資源、沒有背景,態度也相對開放,樂於交流經驗心得。於是意外形成一個「獨立型居護所聯盟」,誰有什麼臨時狀況,彼此可以互相支援,擺脫單打獨鬥的困境,「我自己把這個型態取名叫『衛星合作模式』。」陳俐雅希望這個模式可以往外推送,鼓勵各地獨立型居護所可以共同成立自己區域的衛星合作團隊,讓同業不只是競爭,更是彼此的後援。且對委託照護的案家來說,雖然表面上只委託一個居護所,卻能享有多個居護所的照護,不僅更安心,也更有品質。
從2007年長照1.0開始,全台大型長照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2016年接續的長照2.0,在衛服部鼓勵下,社區型長照單位應運而生,全台目前單是向品安這樣的獨立型照護所,就有七百多家。「我們的資源當然比不過大型機構,所以我們期望能做到更深入地區、深入日常的照護品質。」




例如她曾接過一個罹患疥瘡的個案,品安一次投入了三個人力;或是當附近一戶鄰居自行上門尋求協助,即便案家年齡不符長照申請資格,陳俐雅還是想辦法為案家尋找優惠的自費方案、提供一樣的服務,陪同案家走出因疾病失衡的低谷。像這樣長時間、高人力的照護,一般照護機構通常不願意做。「但我做這件事的起心動念就是想回饋。照護是行業,不是產業,它不會賺大錢。我們只要能夠無愧於心、生活可以過,這樣就好了。」




照護的長輩離世那天,陳俐雅從下午在現場協助家屬進行後續,及至晚上九點才結束。在文件裡,這或許只是一個平凡的個案,但對她來說,在照護過程中,能讓所有人都沒有缺憾,可以和親人好好道別,好好地照自己意願走完人生,那便是最重要的。

問陳俐雅在照護上最在意的「品質」究竟是什麼,她明亮地笑了起來:「就是讓個案開心啊!」居家照護,不免會進入案家的家庭,看見許多根深蒂固、無力改變的問題,「但我會想:我去的這一個小時,個案是開心的嗎?如果是,那就夠了。」
 


品安居家護理所暨居家長照機構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INAN0550/
地址:台中市烏日區中華路111號3樓
營業時間:週一至週五8:30-17:30、週六及週日公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