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/ 故事牆 - 發現鄉鎮小店魅力 / 建立台灣專屬的可可風味輪

Story

建立台灣專屬的可可風味輪

2023/08/21

南部 / 地方發展

採訪、撰文/陳淑分
攝影/kris kang





車子開在蜿蜒的鄉間道路上,田間風景交錯著檳榔樹與各種結實纍纍的果樹。順著導航抵達目的地,還來不及看清楚巧克力工坊是什麼模樣,可可雅米創辦人鍾孝勇與林小蕎夫妻聯袂迎了出來:「不好意思欸,還是工地的樣子。」這段時間可可雅米正在重新整修,待完工後,不僅是台灣可可與巧克力產業協會(TICCA)的示範與培力基地,更將成為協會會員們的商品展售中心──屆時,只要走一趟可可雅米,既可以理解從可可到巧克力「Tree to Bar」的生長與製成過程,還能一次選購屏東地區過半在地巧克力品牌的產品。推廣、教育及銷售功能兼具,可謂一舉數得。


台灣可可蓄勢待發

屏東地區栽植可可約莫僅二十年,還算是新農業,很多事情尚未SOP化,也才剛試著和國際接軌。鍾孝勇返鄉種植可可至今十多年,「屏東的可可產業目前逐漸走向2.0的局面──我們有具備良好發酵技術的業者,也有能夠做出好吃巧克力的品牌,但我們還缺乏一個統合的平台。這是我們這些人必須要建立的。」特別是屬於屏東可可自己的品評標準、評審制度和風味鑑定,還好可可豆發酵的第三方組織評鑑制度,「簡單講,就是建立我們自己的風味輪。」



如同台灣的茶、酒和咖啡,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我們已經擁有一批相當出色的評鑑師,在全世界也備受矚目。巧克力目前正在這條道路的開端。可可雅米近年在國際間大放異彩,不僅帶回諸多獎項,也將國際品評標準與風味介紹模式引入台灣,為台灣可可產業敲開全球大門。


從地方土產到國際精品

農務繁重,缺工已成常態。可可雅米正是萌芽茁壯的時候,單是農事就足以讓人忙得不可開交,問鍾孝勇為什麼還要把心力花在成立與運作協會上?「你說我是為了公益嗎?不是耶,我很自私。」

可可雅米具有「從種可可到做巧克力」的一條龍能力,但鍾孝勇強調那是不健康的。「可可從樹上到商品一共有十二道工序,更不用說還有後續行銷的工作。這些如果都自己從頭做到尾,你覺得有能力做得大、做得長久嗎?」產業要能健全發展,必須是投身產業中的每個人找對位置、各司其職,「有的人只喜歡種,有的人擅長推廣,有的人對味道非常敏銳……我們要做的,就是把適合的人擺在對的地方,讓整個產業健康成長。」整體統合起來,就有足夠的能力一起承接國際訂單,產業共榮共好。而非品牌單打獨鬥,只是一抹孤單的台灣之光。




屏東可可 台灣巧克力

「我一直不覺得個人品牌有什麼重要的。」要想成功打造一個品牌,成本高但效益短暫。「我其實不是很在乎我們品牌在或不在。」鍾孝勇語驚四座,卻更讓人感受到他踏實的遠見。「只管自己做得好,做出來的就算再有名,也是土產或國貨,不會長久。」鍾孝勇強調,品質和產地的能見度,才是真正得以屹立不搖的品牌,「能不能讓大家認同這個產地的巧克力,才是我們的品牌。」在這樣的理念下,他致力推動「屏東可可,台灣巧克力」的共同產域計畫,「全世界精品巧克力的愛好者,可能不知道台灣,但可能聽過屏東。只要將產區品牌推廣出去,我們就會跟著受益。」




「我如果只想著自己夠就好,我不用回來屏東,我和我太太在台北的薪水都很好。」鍾孝勇強調現在的青農已與過往不同。「現在返鄉務農不是在都市混不下去所以回來,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做點什麼。在鄉下務農,你如果沒有兩把刷子,比在都市更難混。」



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

「務農你可以這樣想:也許你走個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,走出來就走出來,走不出來就自然消失,也沒什麼。」說到頭來,「選擇務農或做巧克力,無非是喜歡這樣的生活模式。」偶爾今天北上參展到第一線實際接觸顧客,隔天就又回到寧靜的田野之間,不再是以往只能在高樓大廈間奔波的日子。「其實想要的,也就是這樣而已。」鍾孝勇笑著說。



可可雅米巧克力工坊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ocoayummy/?locale=zh_TW
地址:屏東縣內埔鄉竹東路168-1號
營業時間:週一至週日 9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