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/ 故事牆 - 發現鄉鎮小店魅力 / 舊與新織時尚減廢!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打造衣物永續地圖

Story

舊與新織時尚減廢!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打造衣物永續地圖

2024/06/11

北部 / 環境永續

文/黎詩彥
攝影/吳佳瑾


「台灣有食農教育,為什麼沒有衣服教育?衣服也該跟環境好好相處。」

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總監許紓語(右)、副總監楊秉勳(左)。


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總監許紓語原本從事流行與服裝產業,2014年因為台灣爆發大型食安危機事件,萌生出移居鄉間、學習友善農耕的念頭,卻意外目睹農地附近的河川流著紅色的溪水,從紡織工廠流出來的廢水正在一點一滴的汙染土壤和空氣,「當土地被破壞了,即使採用無農藥、化肥的友善耕作方式,也種不出純淨健康的植物和蔬果。」

在工業4.0、自動化生產時代,不只衣物製程中的化學成分會對環境造成危害,這些快速、大量製造出來的衣服,也為地球增添海量垃圾。許紓語說:「現在非洲、中國、東南亞都已經不收台灣的舊衣,台灣舊衣回收率逐年飆高,但一件衣服在被丟進回收箱、結束它的一生之前,應該還有很多可能。」

許紓語因學習友善農法,發現紡織化學原料對土地所造成的衝擊。

日本便利商店代收修改,法國舊衣修改政府出錢

許紓語和夥伴觀察世界先進國家對舊衣的處理方式,發現「台灣的衣物循環,少了修補這一塊」。在日本,修改室通常會被規劃在百貨公司二樓、顧客搭乘手扶梯一上去就能看到的地方,各地便利商店也推出代收修改服務,許多全職家庭主婦都會在家接案修改衣服,二手古著風潮相當受到年輕人追捧,而法國則是由政府出錢,補貼舊衣修改的費用,鼓勵民眾「衣服破了,不要丟,可以再修補。」

「反觀台灣,當衣服故障了,除了丟進回收箱以外,消費者似乎很少有其他的選擇。」許紓語認為,要減少時尚垃圾,必須從消費者的意識開始改變,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自2017年開始每月推出十多場講座探討衣服與人的關係、串連獨立品牌舉辦再生市集,至今已舉辦了上千場活動,從衣櫃規劃、試穿採購、到衣服買回家後洗滌收納、修繕更換、升級改造……等,透過各面向教育消費者「盡可能地延長衣物生命週期」。
 
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並串連再生品牌舉辦市集,至今已舉辦了上千場活動。

快時尚不是品牌,是消費者對待衣服的態度

「快時尚不是品牌,而是我們對於時尚的態度,快時尚和衣服是什麼牌子無關,和我們對待衣服的方式有關。」許紓語解釋,好好對待衣服,需要透過學習,光是棉質T恤,就可以分成很多種,想要扭轉快時尚的惡性循環,需要從教育做起,讓消費者了解衣服的材質、正確的洗滌收納方式,才能讓時尚折舊的速度緩下來。

至於當衣服破了、舊了,不夠合身或領口出現荷葉邊時,該如何處理?就現實面來說,織補在台灣是沒落的行業,百貨公司的修改室經常隱身在不起眼的角落,很多台大學生不知道羅斯福路上的「水源市場」二樓就可以修改衣服,民眾即使想珍惜資源、舊衣再造,也不知道從何做起。

「醇味研舊設計室」於是發起「衣物旅程案內所—探索城西潮流的永續地圖」計畫,讓消費者遇到衣物相關問題,有地方可以問,案內所不僅提供諮詢服務,更鎖定台北最完整、密集的城西,從大稻埕到西門町商圈,標記100間衣物修改職人、清洗保養店家、再生品牌等,建立「城西潮流永續地圖」,讓消費者知道在哪裡可以尋求專業服務,把永續意識真正化為行動。
 

許紓語、楊秉勳希望透過「城西潮流的永續地圖」活化老商區,為凋零的織補業找到新價值。

「城西潮流永續地圖」結合實用性與文史資產

許紓語表示,過去大稻埕是台灣最大的布料批發零售中心,紡織品和成衣業更居台灣主要貨物出口產值冠軍,西門町更是學生訂作制服必朝聖的地方,「城西潮流永續地圖」不僅具備生活實用性,更銘記台北舊時代的衣物文史資產,帶領民眾尋找對布帛、訂製衣物的歷史記憶和集體情感。

此外,為了推廣永續衣物觀念,傳承老裁縫師「慢工出細活」的獨門技藝,團隊也定期舉辦走讀城市、導覽、市集、改造衣物課程等,串連再生設計品牌、友善選品等各類型店家,共創新循環經濟模式,活化老商區,為凋零的織補業找到新價值。許紓語說:「很多修改師覺得自己會的功夫已經沒用了,但是在衣物旅程中,織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他們很開心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。」

「如果一件衣服要穿10年,消費者是否會對原料織染的過程更講究?」許紓語認為,要解決紡織化學汙染土地的問題,必須追本溯源,從消費端著手。用「修」取代「丟」,為衣物續命,就是對地球的一份溫柔。

--
醇味研舊設計室 https://restore.tw/
營業時間:週一~週日 11:00-19:00(依店家公告為主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38號2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