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
私廚家宴分享移民故事,「三季茶坊」為文化共融搭起暖心橋梁
文/黎詩彥
「希望有一天,當這些新住民被問起『你是哪裡人』時,他們可以自信且自在地說出自己的故事。」
「三季」透過美食家宴、故事餐桌,搭建東南亞新移民和臺灣人的文化橋樑。(圖/三季提供)
新北中和有一條「緬甸街」,是60年代緬甸華僑移居臺灣主要落腳之地,裡面聚集了多元的南洋料理,道地口味讓許多饕客慕名而來,但附近的在地人卻鮮少踏進這條街,他們對街區裡使用不同語言的鄰居感到好奇,卻又始終不敢跨越那條文化界限。而隨著時間推移,這群新移民逐漸在臺灣落地生根,他們的二代子女習慣吃飯配魚露、辣椒和蝦醬,在雙重文化中之間擺盪成長,多少都曾因背景隔閡,產生一些不愉快的經驗。
「臺灣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、新二代和移工,加起來超過160萬人,比原住民還要多,但是臺灣人對這群人的了解卻少之又少。」心理系畢業、對社會議題相當有熱忱的姚羽亭,喜歡研究東南亞文化,在東南亞主題書店擔任企劃期間,結識了來自緬甸的新二代楊萬利。
楊萬利祖籍雲南,十歲時來到臺灣,身份證上註記的出生地是緬甸,每次別人問起「你是哪裡人?」她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,求學時期,她的口音、便當菜色總會引起同學的側目,讓她感到十分自卑,如同大多數的新二代一樣,楊萬利也有強烈的自我認同、文化認同等困惑。
「三季茶坊」共同創辦人姚羽亭是個熱愛東南亞文化的臺灣人。(攝影/吳佳瑾)
用料理挖掘緬甸街文化,用體驗深入緬甸的生活
「儘管現今多元文化是全球思潮,但若不抹去臺灣人和新住民之間那條隱形界線,這些新住民、新二代,仍會是臺灣島上永遠的異鄉人。」秉持這份初心,兩個女孩一拍即合,他們於2020年創辦「鳴個喇叭!緬甸街」工作室,(鳴個喇叭取自緬語「你好」之意),以街區共好為目標,透過社群網站行銷「緬甸街」,一年舉辦100多場導覽活動,並製作Podcast、出版刊物、走進校園演講分享,希望能為臺灣人和新住民搭建文化橋樑。
楊萬利與姚羽亭成立「鳴個喇叭!緬甸街」,舉辦導覽體驗活動並出版刊物,帶領大眾走進緬甸街。(圖/三季提供)
除了工作室,他們也設計出創新的商業模式,於2022年另外開設「三季」,由廚藝高超的萬利掌廚,用異國美食吸引臺灣人的目光和味蕾。「我們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做自己擅長的事。」
有別於一般南洋餐廳,「三季」賣的不只是食物,還有故事。餐廳不定期舉辦「家宴」,桌上擺滿緬甸人熟悉的家常菜、臺灣人眼中的無菜單料理,大夥兒圍著餐桌邊吃邊聊,營造像「家」一樣的溫馨感。萬利除了擔任主廚,也扮演說書人的角色,分享新移民的生命故事、落地生根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挑戰……,以美食結合文化,帶領客人打開對異文化的了解。
緬甸主廚楊萬利親自下廚,也扮演說書人分享新移民的故事。(圖/三季提供)
培力新住民廚師,故事餐桌消弭文化隔閡
推出一年來,「三季」已舉辦超過70場家宴,招待800多位座上賓。客人的迴響非常熱烈,許多新二代和特地前來的香港朋友都感到心有戚戚焉,客人紛紛回饋:「這是一場笑中帶淚的體驗」、「吃一頓飯,順便認識一個新的世界」、「餐點出乎意料的好吃」、「此生必須吃的一場家宴!」
每個新移民的背後,都有一個值得細細聆聽的故事。未來他們希望能培力訓練更多新住民廚師與說書人,把「家宴」的形式複製在更多來自東南亞的姊妹身上,讓她們可以「說自己的故事」,自信的介紹自己來自哪裡。
除此之外,「三季」也計畫架設一個線上銷售平台,協助新住民主廚將拿手菜做成調理包,透過網路銷售增加經濟收入,並串連線上和線下,邀請消費者在網購美食後,也能來到現場聽聽廚師的故事,用一頓飯的時間,消弭一些文化隔閡,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。「友善尊重,族群共融,就從餐桌上開始。」
姚羽亭認為,所謂多元融合,不是誰融合誰,而是互相共榮,創造一個不管你來自哪裡,都能讓每個人自在且無懼做自己的環境。「如果有一天,換做我們漂流到異鄉,我們也會希望被好好的對待。」期待透過三季的努力,能夠扶持新住民夥伴們自信自立。
--
三季 Sanji Teahouse|預約制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anjiteahouse/
營業時間:週四至週日 12:00-19:00(依店家公告為主)
地點: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22-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