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/ 故事牆 - 永豐小店 / 雙手砥礪木造夢  開闢一條留鄉發展的路

Shop

雙手砥礪木造夢  開闢一條留鄉發展的路

2024/06/25

東部 / 社會福利
採訪、撰文/釋俊哲
攝影/Kris Kang


「我們希望讓花蓮原鄉孩子們生活可運用的資源多一點。有產業,這裡的家庭就有機會。」

初次拜訪木想傢時忍不住「錦上添花」,恭喜他們的「蛇紋石相思木餐桌」獲得2024德國iF設計大獎的肯定。這款餐桌使用產自花蓮玉里的蛇紋石並經皮革面處理工序,因此讓石材擁有了溫柔質地,帶出與在地的聯想,同時受到歐美肯定。餐桌出自創辦人王嘉納老師設計、打樣,但細部加工如車床則仰賴「木想傢工作室」年輕學員們的努力。說到這位協助的學員,王嘉納分享雖然仍是就學狀態,但一旦有長假、或寒暑假都會回到工坊,「那我們就希望用這種方式、給相對比較高的工讀金,讓他們生活可運用的資源多一點;也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長,那我們就希望安排比較符合他們特質的工作讓他去完成。」王嘉納如是說。
 
曾獲國際金牌肯定的王嘉納,不僅投入木工與教職長達數十年,更以教育、在地為職志。


隔代教育成斷層  世代問題持續複製

成立「木想傢工作室」前,其實王嘉納已擔任國中老師長達二十多年。他發現,學生學習效率低落、最後離開校園的原因多半是經濟、但源頭則來自家庭。由於東部較無產業、工作機會少,成年人多選擇出走外地就業。隔代教養原就辛苦,阿公阿嬤能將孫子照顧好已不簡單、在課業上多難以使力,造成新生代學習進度嚴重落後。數年後孩子將重複父母親的命運再度離開,但一旦離開之後就很難再回來,再下一代又會面同樣問題、造成困境持續複製。

「這些碰到困難的孩子你現在不去幫他、有一天他會反撲的,當他無以為繼的話,發生悲劇都有可能。解決方法就是:我們如何去創造一個工作機會、把產業升級、讓孩子能留下來、一舉數得,然後由這些現在的孩子培育他們當一個未來的父母,我相信有一天他們有自己下一代的時候,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的青少年時期。」

高附加價值的技能,是木想傢嘗試幫助學員、重振產業、解決就業問題的解方之一。

成就感成學習動力  鎖定高附加價值技能養成  

於是王嘉納在2021年成立「木想傢工作室」,因材施教、給予學員較高的工讀金,同時訓練其較高階的木工技能,期許幫助他們未來能有高附加價值的一技傍身。他觀察台灣曾是傢俱王國,但因競爭必須不斷出走、轉移市場。他認為既然無法靠中低價位的產品生存,不如借鏡如丹麥、日本的經驗。像是丹麥工資便遠高於台灣,沒有產業外移的問題,因為丹麥不斷生產高階傢俱,一張椅子訂價便可上看三十萬,附加價值非常高,正是台灣值得學習之處。「我們是不是應該留下一個這樣的地方、一些資源也好,幫助有心向學的孩子,然後把產業真正的留在這個地方,不但是留下,而是把整個產業再提升。我們覺得用這種方式教孩子很高階的技能、然後做出附加價值高的產品,才有辦法在花蓮這個地方活得下來。」 

成立「木想傢」後,王嘉納運用他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材施教,初期培養其成就感,接續讓興趣和成就感互為動力,為一名未來的木工大師做準備。其中一名學員劉佳謙便分享,王嘉納擅長先以簡易、可快速成型的作品培養學員興趣,累積成就感速度快,所以讓人可持之以恆的摸索新技法。同時王嘉納也琢磨著學員們的「精度」,「當一件作品你要做得久、然後做得細、做得很精緻,那個時候你就會得到翻倍的成就感。」
 
「木想傢」不僅培養學員的木工技能,也給予較高的工讀金,讓學員能在日常生活能更有餘裕運用。

昨日的受益者  今日的希望再播種

同時劉佳謙最感動的還有因為王嘉納創立的課後補導,不只彌補他在課業上的不足,甚至也有陪伴與不同領域知識的獲得。高中畢業後仍留在花蓮的他更發現,當老師找他當課後助教時,新一代面臨的問題跟他以往面臨的問題一樣,假使學習卡關時沒有人幫忙,進度就會不停延遲,最後造成難以彌補的學習與人生差距,也讓他現在相當有使命感,決心幫助新一代的國中小學生,在學習的路上持續挺進,翻轉出和過往父母不一樣的人生。

未來木想傢計畫擴充廠區,藉由花蓮富里天賜糧源米廠提供的空間、建置實體展售場域,培育更多木藝人才。同時爭取出國參展來培養學員眼界,拓展木想傢『玉東卡本特』好手藝的名聲,讓手工打造的傢俱產品有更多曝光及銷售的契機。
 
不同的木材就像人,經過打磨、切削,方能成型、成「才」。
 
「木想傢」對王嘉納來說也像一件無形製品,只是方法不再是打磨、拋光、車床,而是技能、耐心與關懷。
 
 學員劉佳謙不僅是王嘉納的得意門生,也實際感受到扭轉世代與學習問題的迫切性。
 
和學員感情親切的王嘉納,除了使命感強烈,同時也懂得因材施教、春風化雨。
營業時間:週一至週五 8:30-18:00(依店家公告為主)
地址:花蓮縣玉里鎮松浦11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