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
陪伴孩子、改變社區,從一碗豆花開始
採訪、撰文/米粒
攝影/Kris Kang
「精神層面的富足比金錢來得重要!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所在。」
人們為明天憂慮,汲汲營營追尋著理想的未來,我們都知道改變非一蹴可幾,但改變可以隨時是現在進行式,從「練習曲書店」、「新城國小棒球隊」到「豆花兒」,胡文偉專注在改變,而不是憂慮,每天能進步就是生命最好的禮物。
迷惘有時,隨處都找得到心靈寄託
胡文偉落腳花蓮太魯閣山腳下的新城,一轉眼就十個年頭,他自己本身是台南人,當初因為當兵在花蓮的關係,偶然的愛上了花蓮的山海與樸實,周周轉轉,這裡竟成為他身心的完美居所:「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啊!一點都不複雜,我就是喜歡這裡的風景,以前每次當兵休假回到都市,都特別想念。」漂泊到了中年,能定錨於此,就像是重新定位自己與世界的關係,有更值得追尋的理想生活。
偏鄉只剩下快樂,什麼都沒有嗎?
開書店也好,成立棒球隊也好,到現在經營豆花店,不僅僅是社區的教育及陪伴,更希望逐步建立起地方發展的模式。胡偉文想起了多年前在這裡的長輩對他說:「偏鄉只剩下快樂,什麼都沒有!」這些年他親眼見證環境的改變,這裡的快樂不再是因為一無所有,而是正在擁有更多所以快樂,能讓一個小小的地方有更大的視野,就像把生活中的小確幸昇華一般。
這間『為偏鄉孩子開的豆花店』其實是希望能建立一個經濟來源。「很多做NGO的不擅長商業的部分,但不擅長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大,如果能做好社區、做好教育跟陪伴、然後還能賺錢,這樣才能長久。」老街上的豆花店人來人往,採用當地小農生產的農作、聘用部落婦女、也讓大一點的孩子們可以在進入職場前有實習的機會。牆上貼滿寄杯貼紙,客人們可以選擇請孩子們吃碗營養的豆花。而豆花店的盈餘則用來支持陪伴孩子們的各項資源,從放學後的課輔、到球隊的食宿等。
到現在仍覺得自己還在「持續練習」的胡偉文説:「其實很多外地人進來,都是部落跟村落之間的黏著劑。」搭建起這座交流的橋,各種不同的力量相互傳遞,每天都能感覺到各種不同的可能正在發生,現在這個小地方有藝文活動、觀光行程、多元商圈和老屋翻新,人們有更多選擇,快樂也擁有了更多的不同解釋。
來來去去的人很多,留下來的改變才是真的改變
儘管現在的地方發展已經漸漸出現更有脈絡的公式,實地的參與經驗也能在不同地方都派上用場,胡文偉還是期許自己不抱著侷限的心,畢竟地方創生的面向太多元了,從教育體育、弱勢關懷、文化底蘊到一個可被執行商業模式,每個領域都該讓專業的人來做,而且能永續發展的核心也不能只有「熱情」而已,找到真正「適合」的人投入自己懂的事情,才能讓理想成為現實。面對這樣全心全意投入地方創生的人,旁觀者總會想貼上「熱心助人」的標籤,但我們看胡文偉在做這件事,其實更像是經營事業版圖;不擅長的事情就要去練習,有能力做的時候就盡力去做,讓更多能做好事的人進到團隊裡,留下來的人,就是真的會創造改變的人。
訪談中他特別感謝一路支持他的妻子,但也許也是在對自己喊話,初衷信念不偏離跑道,才能一直有往前奔跑的動力,向胡文偉提問:「是否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?或那種特別讓人心疼的孩子嗎?」他輕描淡寫的說自己真的很健忘,瓶頸、困難什麼的都想不起來了!「看著這些孩子們一年一年長大、一屆一屆畢業出去闖蕩自己的人生,會不捨、但也很開心。我們只希望可以繼續在這裡,好好的陪伴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們。」
豆花兒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66829845064
花蓮縣新城鄉中山路39號